

什么是韦根协议呢?韦根Wiegand Protocol协议是由摩托罗拉公司制定的一种用于门禁系统、射频识别(RFID)系统等领域的通信协议,它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协议。 它通过两根数据线(DATA0和DATA1)进行数据传输,具有简单、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的通信协议,用于在读卡器、键盘等设备与控制器之间传输数据。



一、韦根协议的工作原理
1. 物理层特性:
韦根数据输出由二根线组成,分别是DATA0 和 DATA1 ;二根线分别为‘0’或‘1’输出。
输出‘0’时:DATA0线上出现负脉冲;
输出‘1’时:DATA1线上出现负脉冲;
负脉冲宽度TP=100微秒;周期TW=1600微秒;
2.数据传输方式:韦根协议使用两根数据线,分别是DATA0和DATA1。在无数据传输时,这两根线均保持高电平(通常是+5 V)。


二、韦根协议的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示例(26位韦根):
8位厂商码(Facility Code) + 16位用户码(Card ID) + 2位校验位。
校验机制:
前12位(厂商码+用户码前半部分)使用偶校验。
后12位(用户码后半部分+校验位)使用奇校验。
数据解析:
接收韦根信号,按协议规则解码出完整的卡号(如26位中的厂商代码+用户编号)。
校验奇偶位,确保数据传输无误(例如前12位偶数个1,后12位奇数个1)。
三、我们再来看一下,门禁锁和电源是如何连接的?
下面就是门禁锁和门禁控制器电源的接线图:
客户那是使用的是磁力锁,加电关型锁,磁吸锁。有电吸合,没有电断开。下面的逻辑图和上面的接线图是一样的。

四、那如何韦根协议如何控制门禁开门呢?
1传输过程
读卡器检测到卡片后,将卡号转换为韦根格式。
通过D0和D1线依次发送每一位数据,控制器接收并校验数据有效性。
韦根协议在门禁系统中主要用于传输刷卡信息(如卡号或用户ID),由读卡器将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权限判断是否触发开锁。
2. 刷卡动作
用户刷卡时,卡内芯片或磁条中的唯一卡号被读卡器感应并读取。




控制器解析卡号,并与内部存储的授权列表比对。合法卡号:控制器向电锁/磁力锁发送,断电信号,打开门禁。非法卡号:忽略请求或触发警报。
如下图所示:当没有人刷卡时,默认都是两个继电器都是常闭。

控制器是刷卡开通的“大脑”,负责以下任务:
权限验证:
将卡号与数据库中的白名单比对(本地存储或连接服务器)。
验证时间权限(如是否在有效期内)、区域权限(如能否进入某门)。
输出控制:
若验证通过,控制器通过继电器输出一个短暂的低电平信号(如12V,持续1秒),触发电锁断电开门。
若验证失败,可能触发报警或记录日志。
如下图所示:当有人刷卡时,门禁刷卡继电器从长闭转到长开。(下面图的继电器,有可能一对刷卡机和门锁对应一个继电器,我画了两个主要是为了好理解,具体的电器设计我只是凭我的实战经验画的,仅供参考)这时整个线路就断开了,这时电磁锁就没有电了,门就开了。

总结刷卡开通的核心流程
整个刷卡开通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刷卡动作:用户将卡片贴近读卡器,读卡器通过射频(RFID)或磁条技术读取卡内数据。
数据转换:读卡器将卡片信息转换为韦根协议格式(如26位二进制数据)。
信号传输:通过韦根接口(D0/D1线)将数据发送至门禁控制器。
权限验证:控制器解析卡号,查询数据库判断该卡是否有权限。
执行开门:若权限合法,控制器触发继电器或输出信号,控制电锁或门禁设备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