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大家好,我是光哥。就在月初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突然冒出了一个生僻词——具身智能,没过两天,曾经华为的天才少年稚晖君搞的智元机器人突然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

于是不少朋友就跑来问我,这具身智能是什么?具身基座大模型又是什么?

今天光哥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爆火的机器人,被质疑的稚晖君

说起具身智能还得扯到AI行业的祖师爷图灵。

1950 年,提出图灵测试的那篇经典论文《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结尾提到,人工智能的未来会走出两条路: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一条是纯搞计算的智能体,另一条则是给机器安装各类传感器,让它们能像婴儿一样学习。

用现在的行话说,这两条路就是离身智能 ( Disembodiment ) 和具身智能,一个相当于chatgpt这类AI大模型,另一个就是给人工智能加上一个身体,使得它可以与环境交互。

由于具身智能这个词太学术了,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所以在咱们文章中就把它定义为智能机器人。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有了deepseek珠玉在前,相信大家对AI大模型已经不陌生了,而这次稚晖君他们搞的GO-1就是专门用在机器人身上的大模型,融入该模型的机器人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自行学习其他技能。

不过目前许多业内人士评价,其底层技术框架仍基于VLA架构,主要通过分层处理优化性能——这和最近国外Figure公司Helix等产品的技术路线如出一辙。创新性有,但不多,绝非想象中那么具有颠覆性。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从官方发布的演示视频来看,机器人完成的端茶倒水、擦拭物品等基础操作,现有工业机器人通过预设程序同样能精准完成。

毕竟如今汽车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早已能娴熟组装上万个零部件,其复杂程度并不亚于视频展示的场景。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除了技术层面的挑战,智元科技今年初还经历了核心团队震荡。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据搜狐新闻报道,原首席技术专家高翔、具身组组长朱光沸相继离职转投竞品,这无疑给尚在爬坡阶段的团队雪上加霜。

要实现真正的突破,智元机器人面前的技术攻关与团队重建两座大山,都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资源来跨越。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一场资本炒作的泡沫?

现在所谓的“具身智能(Embodied Al+)”人形机器人非常火热,但本质上并不是后面的“智能”两个字,而是前面的“具身”两个字,而现有硬件技术难以支撑这种耦合所需的适应性、鲁棒性和经济性。

所以这就从硬件层面决定了实现AI机器人非常难,科技媒体TechCrunch,硬件领域的编辑Brian Heater曾经说过:如果硬件发展很困难,那么机器人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一个比如今年春晚上扭秧歌的宇树机器人,为什么却做不好端茶倒水这些简单动作?

即各种人形机器人,基本上都只能做一些特定的任务。究其根本,症结全在"泛化能力"这个致命短板。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所谓泛化能力,本质上考验的是机器人能否像人类那样举一反三。比如让只会跳舞的机器人去端茶倒水,就算任务难度差不多它也会搞砸——这和智商没关系,纯粹是学习机制决定的。

现在主流的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本质上都是让机器人通过特定场景的大量练习来掌握技能。

但问题在于,训练环境越单一,机器人就越容易变成"死读书"的学生。

只在整洁厨房练习抓苹果的机器人,遇到杂物堆积的桌面就会懵圈——它没学过应对光线变化、物品遮挡这些变量。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即便是谷歌用海量数据训练出的RT-1/2这类先进模型,在真实测试中依然存在明显局限。

这些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机器人虽然能处理更多元的信息,但遇到训练数据里没出现过的场景时,表现还是会打折扣。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造成其泛化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现实世界有无限种可能性,但训练数据有限,每个新任务都需要重新收集数据训练(比如教端茶要重新录制上千次动作),不同任务间的知识难以共享等等......

所以智能机器人真的要想实现,可以说难比登天,甚至许多人都认为智能机器人只不过是资本炒作下的又一场泡沫而已。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既然难以实现,国家为何押注?

其实很简单,因为人类对技术的探索从来都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值得。


假如未来工厂里机器人能像老师傅一样灵活调试设备,救灾现场机器人能代替消防员冲进火场,养老院里机械臂能像亲人般搀扶老人——而这些场景背后需要的不仅是聪明的大脑,更需要理解物理世界规律的身体智慧。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虽然现在机器人还像学步的婴儿,连抓取不同形状的杯子都可能翻车,但就是这些笨拙的尝试,可能正在教会AI理解重力、摩擦力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常识。

当算法真正学会“身体力行”,我们得到的将不只是工具,而是能自主适应环境的智能伙伴。

国家押注具身智能,本质上是在为未来三十年储备核心竞争力。

就像当年电力革命重塑工业版图,具身智能可能引发生产力核爆——当机器人能像人一样适应非标准化场景,整个制造业、服务业甚至农业都将重新洗牌。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这种技术突破往往会带来“链式反应”:研发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技术,可能催生新型医疗器械;训练AI理解物理空间,可能加速自动驾驶进化。

华为天才少年翻车!国家押注的未来产业,或许无法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感知技术、运动控制算法、多模态交互系统,都会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基建。

最后借用一位网友的一句话,总有人说智能机器人是浪漫主义陷阱,但莱特兄弟的飞机远比空气重,图灵的计算机也曾占满整个房间,事实是,大家总会高估一个技术的短期价值,而往往低估它的长期价值。


相关文章:

文章已关闭评论!